• 这幅仅有81字的药方,惊艳了整个书坛,台北故宫评为“无价之宝”!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1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18

    仔细观察古代的名帖,很多都是“不经意之作”,譬如王羲之《兰亭序》,醉酒之后,借着酒劲、怅惘的情绪书写,而《祭侄文稿》、《韭花帖》和《局事帖》等,均是或悲愤、或愉悦时,提笔随意写成,相比奉赦之作,以及刻意书写的临学范本,它们没有精密、深思熟路的安排

    图片

    笔由心发,与情感融合,尽显自然本真之美,这种下笔即有神,字字含真情的境界,并非人人能做到,除了上述名作,宋朝一幅仅有81字的药方,也达到这一境界,惊艳了整个书坛,此帖就是黄庭坚的《制婴香方帖》

    图片

    黄庭坚乃是“宋四家”之一,亦是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,作为苏轼的徒弟,他自然继承师父的思想,初期学习古法,上临晋唐,掌握正统笔法,随着基础稳固,他延续“尚意”理念,寻找自我书风,全力创新,看到划船荡桨的景象,而灵感迸发,创造出“荡桨笔法”。

    图片

    这种震动、波折的风格,使其突破前人束缚,为线条和体势等,赋予全新风貌,使草书进入更高境界,就像这幅药方,虽是早期手迹,但其独特风格,已经初步显化,全卷纵28.7厘米、横37.7厘米,共有9行,合计81字,约书于 1086 年至 1093 年的元祐年间。

    图片

    记载了宋代婴香,制作的原料与剂量配比,囊括丁香、龙脑等,针对香料的用量,出现6次涂抹修改,由此可见,黄庭坚对于药方的严谨性、精确性,至于书法层面,采用行草书写就,相比以往见到的恢弘、宽阔之态,这幅《制婴香方帖》的字迹,体势偏为娇小一些。

    图片

    以行书为主,间杂草书笔意,字间时而轻连的笔丝,细若游丝,却力道内含,墨色方面,随着篇幅和走笔,逐渐枯涸,营造苍劲、古朴的气息,再搭配欹侧、穿插的布局,给人一种动荡、野逸之感,但是丝毫不显杂乱,如天然化成,极具艺术妙趣和生动性。

    图片

    施宜生曾评价黄庭坚的书法,曰:“行行当行止当止,错乱中间有条理。意溢毫摇手不知,心自书空不书纸”,刘敏中也说:“意态横出,不主故常,当使人心动目眩而莫知其然也。静而察之,无一画之违于理”,此作更是不计工拙,回归自然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,被评为“无价之宝”。

    图片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